中信兄弟本土先發投手有難 鄭凱文只用7天進入先發輪值 - 棒球新聞

By Queena
at 2021-03-04T03:47
at 2021-03-04T03:47
Table of Contents
2021/03/03 22:34:00
記者蕭保祥/高雄鳥松報導
中信兄弟 32 歲投手鄭凱文 3 日晚間在澄清湖球場持續好投,也是春訓至今到熱身
賽首位投滿 5 局的先發投手 ,總教練林威助賽後證實,鄭凱文將進入開季前 3 號
先發輪值。
黃恩賜肩膀困擾確定無法趕上開季, 陳琥去年沒有在一軍先發紀錄,本土先發投手
戰力告急 ,鄭凱文 2 月 25 日測試先發就投過 4 局, 3 月 3 日進入公辦熱身賽
面對富邦悍將,鄭凱文 5 局用 68 球掉 1 分,通過教練團測試。
https://attach.setn.com/newsimages/2021/03/03/3049135-PH.jpg
▲鄭凱文開季擔任前3號先發投手。(圖/中信兄弟球團提供)
林威助說,「 如果沒有意外,前 3 場就是他們。」意即德保拉(Jose De Paula)
、鄭凱文與萊福力(Mitch Lively), 一般預測德保拉開幕戰先發左打眾多的統一
獅,斜肩右投鄭凱文先發右打較多的富邦機率高。
鄭凱文從教練團測試到進入開季輪值,只經過 2 場先發、 7 天。
鄭凱文賽後受訪表示,先發投手責任是「有限球數拉長局數」, 接下來自己課題希
望可以拉到 7、8 局。
可能是過去在阪神虎春、秋訓「天天練投牛棚」 習慣養成,回台灣春訓也是天天牛
棚 ,春訓後期可拉到百球,鄭凱文銜接先發較快,但比賽中要換局,體能消耗當然
比牛棚練投更多。
2014 年回台灣發展,鄭凱文連續兩年都定位在先發拿下雙位數勝投, 2018 年開始
沒有一軍先發紀錄,鄭凱文表示曾經有 1 次反映想回先發後,就再也沒有跟教練團
提起。
鄭凱文最近 3 年後援每年都 54 場以上,是象隊可長可短的重要後援投手,只用 7
天擠進開季先發輪值,林威助也要思考,誰能頂替鄭凱文在牛棚關鍵地位?
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905077
--
記者蕭保祥/高雄鳥松報導
中信兄弟 32 歲投手鄭凱文 3 日晚間在澄清湖球場持續好投,也是春訓至今到熱身
賽首位投滿 5 局的先發投手 ,總教練林威助賽後證實,鄭凱文將進入開季前 3 號
先發輪值。
黃恩賜肩膀困擾確定無法趕上開季, 陳琥去年沒有在一軍先發紀錄,本土先發投手
戰力告急 ,鄭凱文 2 月 25 日測試先發就投過 4 局, 3 月 3 日進入公辦熱身賽
面對富邦悍將,鄭凱文 5 局用 68 球掉 1 分,通過教練團測試。
https://attach.setn.com/newsimages/2021/03/03/3049135-PH.jpg

林威助說,「 如果沒有意外,前 3 場就是他們。」意即德保拉(Jose De Paula)
、鄭凱文與萊福力(Mitch Lively), 一般預測德保拉開幕戰先發左打眾多的統一
獅,斜肩右投鄭凱文先發右打較多的富邦機率高。
鄭凱文從教練團測試到進入開季輪值,只經過 2 場先發、 7 天。
鄭凱文賽後受訪表示,先發投手責任是「有限球數拉長局數」, 接下來自己課題希
望可以拉到 7、8 局。
可能是過去在阪神虎春、秋訓「天天練投牛棚」 習慣養成,回台灣春訓也是天天牛
棚 ,春訓後期可拉到百球,鄭凱文銜接先發較快,但比賽中要換局,體能消耗當然
比牛棚練投更多。
2014 年回台灣發展,鄭凱文連續兩年都定位在先發拿下雙位數勝投, 2018 年開始
沒有一軍先發紀錄,鄭凱文表示曾經有 1 次反映想回先發後,就再也沒有跟教練團
提起。
鄭凱文最近 3 年後援每年都 54 場以上,是象隊可長可短的重要後援投手,只用 7
天擠進開季先發輪值,林威助也要思考,誰能頂替鄭凱文在牛棚關鍵地位?
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905077
--
Tags:
新聞
All Comments
Related Posts
林國裕落淚轉身 陳禹勳:用另一個身份一起奮戰

By Sarah
at 2021-03-04T03:47
at 2021-03-04T03:47
選秀39輪將成先發一壘手 普荷斯恐退居二線

By Skylar Davis
at 2021-03-04T03:46
at 2021-03-04T03:46
詹子賢霸氣一擊悍將 中信兄弟熱身賽強攻8分

By Dora
at 2021-03-04T03:45
at 2021-03-04T03:45
三振前搭檔 陳禹勳臉書虧劉時豪

By Candice
at 2021-03-04T03:45
at 2021-03-04T03:45
球迷注意!熱身賽憑票兌無酒精海尼根 期間限定

By Steve
at 2021-03-04T03:44
at 2021-03-04T03:44